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跳到主導覽列
主選單錨點

主內容錨點
訊息
GENERAL.
【USR】李琪談「共創地方新未來」

通識教育中心蔡怡玟老師與社科院USR攜手新創產學發展中心,於3月21日下午一時至三時,邀請「旅學堂」創辦人李琪老師,為「都市地理與地方創生」課程之師生和民眾,分享其如何結合女力成為地方創生夥伴關係的創業歷程。李琪老師原為金融經理人,女兒誕生之後為能長時間陪伴,因而離開職場,擔任起全職媽媽的角色。之後,李琪老師又因希冀可以在女兒成長過程中,營造良好的自學環境,因緣際會走出家庭,開啟事業第二春。2019年3月李琪老師與其夫婿淡水文史工作者吳峻毅老師,聯手創辦「旅學堂」,並透過在地文史與女力導覽的培力,致力打造專屬淡水的旅遊品牌,同時也思考如何解決現階段的社會問題,推廣地方創生,並且實踐文化翻轉。

旅學堂創辧宗旨,主以傳遞「共學、共玩、共好」的行旅概念。在創業過程中,李琪老師集結各方資源,如政府單位之公共資源、地方文史工作團體與機構、在地商家、觀光業者、學者專家、各級學校和二度就業婦女等,以「旅、學」為核心,加以地方風土體驗設計,將旅學堂打造成為體驗淡水之生活平台。此外,旅學堂亦以「低碳旅行、地方創新、教育扎根、性別平權、跨域整合、文化轉譯、賦能女力、創造價值」八大理念,強調社會責任的履行。在規劃地方風土體驗之時,也不忘以SDGs目標中之「優質教育、性別平權、永續城鄉以及多元夥伴關係」,作為永續企業的發展思考。

李琪老師也不諱言,在創業之初即遇Covid-19疫情打亂所有規劃,同一時間也需面臨內外多重挑戰,如自我角色的定義、衝突,與對自身價值的質疑與定位,以及面對外在資源取得的困難,和商業永續模式該如何建立等。經過一陣子摸索後,李老師認為「旅學堂」若欲推廣淡水在地文化,那麼如何在充滿競爭與競合關係中的淡水文化走讀與導覽市場脫穎而出,應是旅學堂必需思考且面對的商業模式考慮。

於是,李老師從自身經驗出發,並發揮過去在金融界專案管理的專長,同時也設身處地思考女性導覽「培力」的問題。李老師提及,根據行政院(2023)統計指出,國內女性往往在家庭與職場的兩難間而選擇前者;整體而言,臺灣女性勞動參與率僅55.9%,低於OECD國家平均值65%,同時35到44歲間之女性,有超過三成實因家庭關係而離開職場,這當中卻有近兩成之女性無法再重返原職。也因此,李老師在思考旅學堂女性導覽「培力」問題時,設身處地將旅學堂的地方風土體驗人才培育,聚焦在如何協助女性走出家庭,創造女力的非典型就業。同時,在培力過程中,李老師也發現,往往在田野調查、採集地方風土之時,女性參與者更能接觸到在地女性的聲音與其生活故事。於是,旅學堂漸漸透過團隊「女力」,一方面爬梳淡水的歷史脈絡,一方面亦建構一段專屬於淡水的「Her Story」,讓大家浸營在淡水的風土、歷史與文化之時,也能對從前的淡水「女歷」多所瞭解。

李老師也進一步說明,目前旅學堂已為各公私立機構團體、家庭或個人,設計超過20條淡水的風土體驗路線。在此之中,參與者可以盡情以五感六覺,上山下海,用不同的心態、視角,體驗淡水風土。近來,旅學堂更是善用地方與公共資源,與各公家機關以及民間團體合作,設計更深入且更全面的淡水生活體驗。例如,透過與新北捷運公司、經濟部的合作,推出「輕軌祕探」,以淡海輕軌作為貫穿在綠色永續之旅中的媒介,藉由旅行帶動軌道經濟與地方創生,並不斷推陳出新。同時,自2021年開始,旅學堂亦攜手新北市政府、永齡基金會、文化部與經濟部等單位進行產官學合作,打造「淡水時光軌跡-女路巡禮」,透過培訓超過百位二度就業的婦女,共同開發多條特色行旅路線,創造出以女性為影響力的旅學環境,更是成為新北市政府性平政策的亮點與成功案例之一。

最後,在課程接近尾聲之際,李琪老師亦邀請同是二度就業的林秀貞女士,以行動劇的方式,扮演與詮釋臺灣第一位女醫生-蔡阿信,向大家講述蔡阿信在淡水的成長過程,與其當時欲赴日學醫的心路歷程。過程中,林秀貞老師亦邀請同學一起透過「聲音隧道」的傳達與體驗,讓大家更能設身處地體會蔡阿信當時抉擇是否留日,其所需面對的種種聲音、以及當時社會對於女性的框架與限制。目前「旅學堂」在推廣淡水文化或走讀過程中,總是會偕同學堂中的「女力」,以行動劇的方式,扮演一位真實存在的淡水在地女性,並以其口吻與視角,演譯詮釋該角色,讓大家對於「淡水」的故事與歷史文化,多了一層新的視角與思考。

活動結束之際,李琪老師亦勉勵在場參與師生與社區民眾,當我們在思考地方創生之時,「不能只有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而是要更接地氣地奠基在地方過去種種發展的根基延伸,進一步與團隊梳理與結合地方各種資源,並且勇於嘗試與創新,接受正反面之思考與翻轉,如此地方創生之路,才能走得更遠、更久」。最後在李老師的叮嚀話語中,結束了一場勵志又温馨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