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跳到主導覽列
主選單錨點

主內容錨點
訊息
GENERAL.
【USR】《學老誌》聯結基隆市社區照顧據點

由國立臺北大學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及USR計畫合作出版的《學老誌》,是國內第一份由大學創辦的公益性與教育性高齡雜誌,自1129月創刊以來,在許多民間團體的贊助下得以加印,並且透過流通至各地社區的照顧關懷據點,吸引更多長輩透過閱讀避免失智,並且學習新知以朝向健康老化。於114321日下午,在基隆市社會處楊玉欣處長的主持之下,當天將國立臺北大學所贈送的一千本《學老誌》,在基隆市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會報中,提供給據點的負責人與幹部,並且將流通給據點中的長輩閱讀,以培力在地長輩因應長壽化所帶來的知識與資訊需求。

《學老誌》的發行人與總編輯曾敏傑教授表示,《學老誌》發行以來,已經有29篇次文章相繼獲得聯合報、天下文化、今周刊、ETToday新聞雲、50+、橘世代、銀天下、幸福熟齡、安可人生等媒體轉載,顯示內容與水準都受到媒體的專業肯定。同時國家圖書館、大學圖書館、六都圖書館及各縣市主要圖書館,也都已收錄《學老誌》,上架方便民眾閱讀,經過持續推廣,加入官方Line帳號好友數已成長到4335位。為了讓這份專為中高齡者創辦的雜誌,能夠幫助且影響更多的基層長輩,過去也和新北市和新竹縣社會局處合作,透過捐贈《學老誌》進入據點,更全面性的觸及社區長輩,以達到預防老化、因應老化、順應老化的需求。

基隆市社會處楊玉欣處長對於這項合作表達感謝之意,她表示《學老誌》創刊之初,她即持續關注刊物的出版和流通,也非常期待這個刊物有機會能夠在基隆市的社區中加以推廣,尤其是基隆市有大約一百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加上各地宮廟也是中高齡者常常進出之處。因此有了這一千本《學老誌》,就可以和長輩們分享最新的科學新知與人生智慧,在台灣邁入超高齡化社會之際,特別需要、也特別具有意義,更讓高齡學習可以普及到基層和偏鄉。

《學老誌》第六期內容豐富多元,總編輯曾敏傑在序言中以《「學老」動起來、動起來「學老」》一文,呼籲個人應自我賦權、動起來「學老」,也建議政府應整合產官學界、「學老」動起來。「本期專文」則由中正大學USR團隊施慧玲教授等撰稿,介紹英國社會處方的概念及在嘉義的應用。「封面人物」為退休校長陳義明,分享全方位人生經營的經驗,陳校長近90歲,曾任台中高農與台中二中校長,其人生規劃很值得中高齡者學習。

在「學老主題」的部分,分別有黃蘭媖探討高齡化社會的犯罪與被害挑戰;凃芯瑜分析高齡詐騙的防範與處理;高愷珮闡述藝術在銀髮生活中的重要;張甄豈與曾羽萱解讀高齡者的健康檢查;而施冰冰則記錄顏吉邦談高齡財務傳承的寶貴經驗。「學老筆記」則分享中高齡者的生活經驗,包括有曾季隆與書為友的心路歷程、陳國鈞的生活美學觀點,以及林義煊憶往高齡母親的生命故事。而在「學老推廣」的部分,徐紫柔分享與97歲失智奶奶共同完成夢想的過程,陳香君則記錄與失智長輩進行創意活動的經驗。最後在「學老書庫」中,由曾敏傑推薦使用Youtube聆聽有聲書《聽書學識》,介紹這個將日文書籍轉換成華語的有聲書平台。

為幫助更多國內長輩看到《學老誌》,過去有許多單位捐助加印,流通給更多長輩獲得實用的生活新知,這些捐助單位包括有美國石氏基金會(The Dynamic Foundation)、台灣鳶山社會實踐協會、台灣個人健康樂活行動聯盟、台灣超現代公民行動聯盟、明緯基金會、富邦人壽、新北市社會局等。未來《學老誌》仍將持續與各地方政府、民間組織及機構合作,一起透過出版流通來協助長輩迎接有想望的第三人生。有意願贊助《學老誌》的個人和企業,都歡迎與我們聯繫。

 

歡迎按讚、追蹤、訂閱《學老誌》相關活動平台

| 學老誌線上看|https://www.learningandaging.com/

| LINE| https://lin.ee/DvIX9mL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LearningandAging/

|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USR-qb6y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