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為落實大學社會責任,自109年4月起至今,持續攜手台灣鳶山社會實踐協會,投注大學及USR計畫資源至在地社區照顧據點,今年也呼應政府推動的「共生社區(Co- Housing Community)」議題,持續聯結大學和社區據點。因此先於113年4月及5月舉辦兩場次共生社區發想會,並於8月15日辦理「共生社區共識營」活動,邀請在地社區據點負責人一起討論未來共生社區的願景,及青銀共學合作的可能性。
本學期由社工系劉素芬老師繼續推動,於「老人社會工作」課程中邀請社區長者進班擔任「銀髮助理」,並和學生分組配對進入社區,推動落實共生社區的理念,最後共有6位龍恩里及祖田里社區長者,願意擔任課程的銀髮助理。本次課程連結的活動場域包括有三峽區安溪里「多元智能老幼暨兒童教育發展協會(三峽站)」、三峽區溪東里「溪東社區發展協會」以及「土城區祖田里辦公處」,最後由銀髮助理與學生分配到各個據點,一起與社區長者共同創建出屬於該社區的GIS地圖。
為使學生認識與熟悉社區GIS的技術,並邀請智紳數位張智傑老師於11月1日及11月8日進行兩次共6小時的工作坊,張老師一開始先介紹何謂GIS,讓大家了解GIS是將真實世界以點、線、面型態置入虛擬世界中,對空間資訊進行處理、儲存、應用、分析、整合、在地服務等技術與系統。老師並以照片定位的範例說明拍照時如何得知此張照片是在哪裡拍的,以及如何看定位位置,並請每位學生及社區長者將手機定位開啟,以利後續課程的實作。
張老師表示社區GIS是一種培力地方、讓地方協作,使地方文化資源能數位化、資訊庫化、空間化,進而衍生各種應用推廣的可能性;也是一種數位人文工具,以社區故事地圖協作模式,來凝聚地方向心力與共識;是重構庶民記憶的工具;也可提供專家、網民作為認識地方的管道。
接著張老師邀請大家透過手機瀏覽數位「三峽生活文化地圖」,帶領大家認識如何透過選取不同時間或航照圖看見當時的台灣地圖樣貌;熟悉在地歷史的長者在看到早年的地名時,也會和學生分享當時此地區的狀況與特色,長者們就像是一部真人圖書館,熱情地和學生們分享記憶中社區故事,讓學生更能夠了解當地的生活樣貌。透過老師解說,青銀一起共學,也對社區GIS地圖建立概念。
當大家對於社區GIS地圖有了實作經驗與概念後,老師介紹內政部「TGOS地圖協作平台」,供後續進入據點工作時作為主要操作系統,張老師在工作坊中一步步帶領學生建置社區GIS的項目,並且由各組的長者分享自身或在地有意義的地標或故事,也讓學生建置於「TGOS地圖協作平台」。祖田里-芳如大姐分享「善息寺」這個特色景點,此景點為祖田里呂惠美里長帶領在地志工於2016年投入社區營造,將荒廢濕地打造成生態親子公園,該景點為每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適合賞螢景點之一;龍恩里羅大哥分享他居住的社區,分享他參加社區活動的過程;龍恩里惠珠大姊則分享「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三峽教會」之原教堂建築及故事。透過二次工作坊的實做練習,青銀即將一起進入社區據點實作GIS地圖了。
臺北大學社科院於2023年起執行深耕型USR計畫,深入探索大學如何回應超高齡化社會的到來,持續和所育成的鳶山協會合作,透過社工系「老人社會工作」進行青銀共學,促進學生與長輩跨世代交流,青銀之間分享不同觀點,也進入社區據點聆聽在地生活故事,嘗試將大學能量與資源輸送到在地據點。本次工作坊除了學生與社區長者,新北市社會局老人福利科三峽、鶯歌區據點承辦人員、及鳶山協會輔導團兩位專員亦前來學習,合力推動青銀共學與社區培力之目標。
之間分享不同觀點,也進入社區據點聆聽在地生活故事,嘗試將大學能量與資源輸送到在地據點。本次工作坊除了學生與社區長者,新北市社會局老人福利科三峽、鶯歌區據點承辦人員、及鳶山協會輔導團兩位專員亦前來學習,合力推動青銀共學與社區培力之目標